联合早报社论:亚细安峰会的得与失

作者:联合早报社论:2012-11-22 联合早报


第21届亚细安峰会前天结束,在峰会期间,亚细安十个成员国的首脑也与多个对话伙伴国的领导人举行不同形式的会议,包括“亚细安加一”、“亚细安加三”、亚细安-美国领导人会议,并与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新西兰、韩国、俄罗斯及美国八个国家的领袖举行了东亚峰会。这林林总总的会议,看似清谈,但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在这次的峰会期间,亚细安与六个对话伙伴国的领导人启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简称RCEP)的协商,这个协议覆盖的市场有30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45%,综合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美国也在这峰会期间提出了“扩大经济联系计划”(简称E3),为美国-亚细安自贸协定奠下基础,并在亚细安峰会场边与亚细安四国及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讨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简称TPP)的进展。更难能可贵的是,最近在领土问题上剑拔弩张的中国与日本以及日本与韩国在峰会期间正式启动了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谈判。在黯淡的全球经济下,这几个自贸协定的启动,虽然有交叉,但凸显了亚太地区的经济亮点。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南中国海问题持续成为亚细安国家之间以及亚细安与中国的芥蒂。今年7月,在金边举行的亚细安外长会议,由于轮值国主席柬埔寨拒绝反映成员国对南中国海问题的表述,导致这个区域组织成立45年来无法发布联合公报。在这次的峰会,柬埔寨起草的主席声明提到“领导人同意不把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又引起一些成员国的不满,险些重演亚细安外长会议的尴尬情况。最终,柬埔寨删除了争议的部分,化解了这场危机。
  中国与亚细安多个国家在南中国海的岛屿存有主权纠纷,但北京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南中国海问题。北京担心本区域的小国在这个课题上抱团或是倚重美国,围堵中国,因此它极力反对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在美国高唱“重返亚洲”之际,北京对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更为敏感与焦虑。然而,对南中国海的其他声索国及利益相关者而言,中国的崛起意味实力悬殊的加大,单独面对中国将使他们处于不利的地位。最近,中国在南中国海维权所采取的强势行为,加深了声索国与利益相关者的恐惧。在相互缺乏信任的情况下,这个问题的博弈容易引发误判,对本区域的和平与稳定,是个很大的变数。

  南中国海的海域,每年经过的船只载货量,估计总值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航运量的一半。除了声索国外,这个海域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了许多依赖贸易的国家。

  因此,在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的认知及诠释上,如果各方能够更为细致及开放,或许会有助于增强互信及减少误判。新加坡在这方面明确表示,领土争端只能交由声索国之间解决,但亚细安组织有必要确保声索国遵循国际法规,和平解决争端。南中国海的利益相关国在水域航行自由问题及声索国和平解决争端方面,应该扮演建设性的角色。

  历史遗留下来的主权纠纷,需要时间及等待时机解决。但在这过程中,有关国家应该达致一个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以避免武力冲突的事件发生。亚细安与中国在2002年签订了《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政治文件,目前已进入十周年,各方最近都公开表示,已准备好正式谈判较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通过多方协商,敲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并遵守的行为准则,将能确保声索国之间斗而不破。

  在这次的峰会前夕,美国国务卿希拉莉在新加坡表示,美国将通过以经济主导的外交政策来巩固战略领导地位。在此之前,她也表示,确保南中国海的水域航行自由是美国的利益。因此,在战略上,中美两国在南中国海存有竞争的关系。然而,美国以经济为重心的战略改变,若付诸实行,将有助于南中国海的安全与和平。毕竟,经济竞争会比战略竞争,更容易取得双赢。

  这次亚细安峰会虽然还是受主权纠纷困扰,然而多个贸易协定谈判的启动,反映了本区域国家领导人采取了务实的态度,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些贸易协定的谈判过程将是艰巨与复杂的,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当各国的经济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时候,领土纠纷便能以较平和的方式解决。

註:由东盟十国加上韩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共16个国家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将于2013年开始。亚细安峰会,即东亚峰会。

資料來源:
http://www.zaobao.com.sg/wencui/2012/11/zaobao121122.shtml

英国《经济学人》:再次瓦解─奥巴马设法博取因南海而存在分歧的地区欢迎
2012-11-22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拥有着十个成员国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风格的话,那应该是“共识”。因此,当7月在柬埔寨举行的东盟会议最后却以公开分歧收场时,许多 人都觉得东盟这是走上了歧路。然而,即便在东盟日程上的华丽之处,11月18日至20日之间在金边举行的那一系列会议,包括有18国参加的东亚峰会上,东盟依旧没能以一个一致的阵线而出现。
  对于如何处理中国的南海领土主张,龃龉再次在本届东盟峰会东道主柬埔寨与菲律宾之间出现。东盟看起来处在前所未有的分裂状态,这在一些人看来其实已经无可救药了。  
  在柬埔寨举行的这场峰会吸引了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美国的领导人纷至沓来。而当普遍被视为中国最亲近的东盟盟友的柬埔寨,宣布一项共识——不去“国际化”南海分歧时,争吵爆发了。作为美国盟友同时对南海也拥有主权诉求的菲律宾拒绝承认这一共 识,表示菲方有着“捍卫国家利益的固有权利”,可以向任何国际法庭以及国家进行申诉。在这一点上,越南也对柬埔寨有着跟菲律宾相同的反感。
在南海,中国几乎对整个海域都宣称拥有主权,希望可以获得其储量巨大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同时控制海域内一些狭小岛屿。在东盟成员国中,越南宣称对目前由中国控制的位于南海北部的整个西沙群岛拥有主权,而在南海南部的南沙群岛,不仅是越南,文莱、马来西亚尤其是菲律宾都与中国存在主权诉求上的重迭。 东盟中存在的这种争吵使得有南海主权诉求的国家与没有主权诉求但与中国亲近的国家,例如柬埔寨、老挝或许还有缅甸对立了起来。新加坡在此事上对柬埔寨持批评态度,而印度尼西亚则在努力以斡旋者的姿态自居。 
  而这次,中国可能对这场争持还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效果。中国坚持磋商必须只能是双边的,而菲律宾与越南则想要包括东盟在内的多边磋商,以期通过一项可以作出长期承诺的南海行为准则,减少冲突的可能性。在峰会上,多边磋商的想法获得了多数国家的赞同,但是中国一如往常地拒绝将自己卷入类似的磋商。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便是美国继续进行中的移轴亚洲,在这个海洋安全已经被视为经济增长之关键的区域,美国正在与中国进行影响力的争夺。
  在争议岛礁的归属问题上,美国表示自己是中立的。但是在峰会上美国的作为却是在把自己倾向于越南与菲律宾提出的联合磋商。类似的,美国表示自己在中日东海钓鱼岛主权争端中保持中立,但事实上美国已经确认了这些岛屿受到美日安保条约的管辖。
  确实,对中国的新抱负以及经济机遇的焦虑正在驱使着美国加深在东南亚区域的介入,而奥巴马对泰国展开旋风访问时签署的新军事协议正是反映了这种焦虑。奥巴马对缅甸进行的历史性访问、在任美国总统的首次访问,也是期望能够鼓励缅甸进行改革并继续远离中国。
  这一主题,将在未来几年里一直存在于东南亚。而且这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奥巴马的这次访问将如何反射出美国对亚洲的新承诺。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奥巴马离开泰国后的一天也出现在了曼谷,并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只要这场争夺继续下去,区域内那些谨小慎微的国家们同样将组成这场竞争的主要部分。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